携抹茶回归祖国    愿亲人健康美丽

国标《抹茶》起草人单位

安全  健康  美味

新闻动态
因茶结缘,以茶会友—— 上海市宝山区传承末茶道协会迎来贵客
来源: | 作者:food-100 | 发布时间: 637天前 | 335 次浏览 | 分享到:

图片

北宋著名茶学家“蔡襄”在《六月八日山堂试茶》诗言:


湖上画船风送客,江边红烛夜还家。

今朝寂寞山堂里,独对炎晖看雪花。



炎晖即炎热的日光,雪花指茶汤。蔡襄在暑天(农历六月八日)正在品一碗刚点好的末茶,白色的“雪花”自有一种凉意,可以想见,作者此时的心情一定非常的惬意,即便过了千年,我们依然能从其字里行间感觉到这份闲适和愉悦。


此时正值农历六月,在阳历八月的初,似乎千年之前的茶人蔡襄已经预见到今日的会面,让我们也体验一下他在大暑天吃末茶带来的好心情。上海市茶叶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方茵、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文化遗产部)党总支书记朱世桂教授、江苏茅山茶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尹娟、江苏鑫品茶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镇、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研究生徐晶等专家一行莅临唐宋末茶体验馆交流指导,“古法末茶制作技艺”传承人、上海市宝山区传承末茶道协会会长梁文涟,宇治抹茶(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梁义昭、宇治抹茶(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销售专员陈勇热情接待。


图片
图片

热情接待


会上,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文化遗产部)党总支书记朱世桂教授说起此次参访的缘起,她在《茶叶》杂志上看到梁会长写的《末茶碾磨工具的进化小考》一文,她非常感兴趣,在上海市茶叶学会的帮助下找到了这里,这份奇妙的结缘是茶人间的缘分。


与会者一行在梁会长的带领下参观了图文并茂的唐宋末茶体验馆,大家不时驻足观赏、拍照,学习中华末茶的历史和古人的智慧结晶。当看到车间里一台台茶磨,遥想古人磨茶的场景,一眼千年仿佛描绘的就是此情此景,这份会心的喜悦在古与今的茶人间流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参观文化历史


方秘书长表示,末茶,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去年年底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所以说,末茶也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梁会长前期做了很多文化传承的工作,这一点令人非常钦佩!中国茶文化讲究“茶和天下”,其“清静和雅”的理念正契合了今日世界的需求,未来在末茶文化的传承上,上海市茶叶学会茶科技工委、茶文化工委、茶馆工委、少儿茶艺工委、将不遗余力地支持!


而后,朱教授从末茶的传承之路和企业发展历程、技术特征以及末茶文化推广和未来发展的制约因素等方面和梁会长进行了探讨。梁会长表示,让所有的中国人都能吃得上并吃得起末茶,这是公司的初心,希望祖先留给我们的这份珍贵的物质和文化双遗产在我们手中能发扬光大!

图片
图片
图片

专业技术探讨


宇治抹茶(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梁义昭、宇治抹茶(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销售专员陈勇和江苏茅山茶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尹娟、江苏鑫品茶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镇围绕末茶的菌落总数、如何杀菌、提香、磨体温度等末茶制作的专业技术进行了探讨。


图片

合影留念


上海市宝山区传承末茶道协会会长梁文涟在总结中指出,正如上海市茶叶学会的宗旨一样,我们茶人要研究茶科技、普及茶知识、弘扬茶文化、发展茶经济,要秉持和发扬无私奉献的茶人精神,献身茶叶事业!方茵表示今年是上海市茶叶学会成立40周年,一系列活动都在积极筹备中,未来可以在茶科技探讨、茶文化传播等方面加强课题申报、研讨会等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向世界敬一杯中国茶,无论是“雪沫乳花浮午盏”“且将新火试新茶”还是“寒夜客来茶当酒”“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茶及其所呈现的文化品格,是茶人文化品格的折射,也是中国文化品格的侧写。今天到场的有高校专家,也有行业引领者,还有技术专家,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一定会在更广泛的世界舞台上,讲好中国茶的故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市茶叶学会副理事长兼茶叶科技委员会主任王亚雷参与了晚上的讨论,并分享了很多先辈茶人的佳话,王理事长表示,茶背后代表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如客人来访要上茶,新婚夫妇在婚礼上要给双方父母奉茶,茶友之间品茶、斗茶;茶农要祭茶神等等。这些丰富的习俗增进了家庭和睦、人际和谐,增强了文化认同和社会凝聚力,他还勉励晚辈,要以弘传中国茶文化为己任,让茶文化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大家纷纷表示认同,在依依不舍中结束了此次因茶结缘、以茶会友的会面。而下一次的会面以及关于茶的新的课题、新的参访已在酝酿中……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文案:法莲

排版:无由

图片:爱茶人